自6月26日新余市新兴产业工程学校新教师岗前培训开班以来,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持续推进。我校相继指派了各教研组长及资历深厚的老教师对新教师们进行多维度地指导,进一步筑牢新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和专业教育技能规范化,力求做到以心育新,薪火传承。
礼法有度 方可育人
龚璐敏老师以“礼法有度,方可育人”为主题,向大家讲述了教师基本素养。她强调,教育是对人灵魂的塑造,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脱离知识的窠臼,从育人的角度去规划自己的课堂,切勿让教材成为锁住自身思维、阻碍创造的桎梏。
接着,龚璐敏围绕教师的核心素养、认知与策略、重点工作三个方面进行了交流与分享,包括健康人格素质、合作交流素质、科研能力素质、掌握现代技术教育的素质等基本素养。
蹈矩践墨,立师之本
周嘉欣老师从为什么要敬畏规则入手,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学校劳动纪律管理、薪酬制度、教学管理考核、培养培训等相关事宜。她强调,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所有的成就与美都伴随着自制与节律的苦。而对于一个集体来说,制度是保证,而非束缚每个人发挥自己才能的自由。接着,她通过具体事例让新教师们明白了校规校纪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意义。同时,她希望全体新入职教师将校纪校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言一行都体现出新余新兴产业工程学校合格教师应有的精神风貌。
千教万教,备教为先
邓惠霆老师作为资历深厚的老教师,以课前课后的备教工作为主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向新教师们讲述了如何做好教案、课件、讲课、板书设计、考卷出题。同时分析中职院校的教师怎么备课,说明备课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教师将教材、学生和自己进行多维整合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知识、心理和情感准备的过程。每位教师不是单打独斗的,他们有着教学研讨组,在备课时可实现脑资源共享,使教师之间取长补短。邓老师通过讲解展示了他在学校很多鲜活的教研实例,让我们见证了先进的备课实际操作方式和成果。
忠于教育 勤为学生
刘鹏龙围绕“忠于教育,勤为学生”,向新教师介绍了学生管理工作及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等。他从家校沟通和班级日常管理两个方面展开讲述。
1、运用心理学效应,助力家校沟通
刘鹏龙认为家校的关系应该是合伙人,是同盟,我们的共同目标是为了孩子的成长。班主任在家校沟通时要运用自己人效应、“调味品”效应、可是效应和三明治法则,使家校沟通更加和谐,家校合作更加有效。
2、班级日常管理,智慧“巧”应对
在班级管理上,刘鹏龙从夯实常规管理角度切入,辅之以生动的案例,从去除功利存本真、多重角色定位多理解、全面观察多研究、分析缘由寻策略四个方面阐述了应对班级各种问题时的巧妙应对智慧,给我们的新教师即将从事的班主任工作指点了迷津。
师德于心,师风于行
沈武将老师从“师德于心,师风于行”的行为理念引出本堂课的主讲内容,他提出了师德是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的有机融合;接着从“德”的字形解读,鼓励教师们要具备价值坐标的高站位、学识视野的大格局、言行举止的强示范、心中有爱的热情怀的师德素养;要目正、心正,人正;要以忠诚、执着、朴实的态度对待教育事业;既要“立德”还要“育德”。同时,结合生动翔实的案例,剖析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一是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二是《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解读;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师德师风建设;四是将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在我们的行动中。本节培训课旁征博引,内容丰富,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深入浅出,让新教师们受益匪浅。
近年来,我校一直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一项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工程来抓,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激励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真正把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
规范教学,踵事增华
孙健老师作为德高望重的老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对新教师提出了“规范教学,踵事增华”的要求,希望大家在准确把握课堂教学各环节的同时,汲取前辈的经验,不断完成更高质量的教学工作。
他从刚踏上教育教学岗位的新教师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情况出发,带领新教师研讨如何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堂教学“五环节”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五个重要步骤,即:课前知识回顾检测——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精练——达标检测当堂见效——小结提升作业巩固,可以概括为“温-预-讲-测-结”五环节。这五个环节包含着教与学的很多规律,如“温故而知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愤悱启发律、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等。
他强调,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应该承担一份责任,要尽快站稳自己的课堂,满怀激情的投入工作,踏踏实实有所收获,成为一名经验丰富、技术强硬的教师。新教师们也跟随着孙老师的步步深入解说和指引,对这五个环节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究。
讲学有意,受教有情
刘凌瑶老师与新教师探讨了如何上好一堂课,她始终坚信,有情有意的课堂才会有滋有味,只要方向正确,一切努力都值得,无需纠结得失。任何改变,都是进步。她总结到上好一堂课不可缺少:一是“读思行”的教学模式,二是教学设计要有精彩细节、教学过程要蕴含教育理念,三是教师教学要有“有知识、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四是要拥有爱、有看见爱的眼睛和心灵。
她强调,在沉淀自我、投入心思的授课态度之下,学生也会被积极带动,饱含热情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学海无边,学习不止。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是帮助教师尽快适应岗位、促进专业成长、立师德正师风的重要途径,各位前辈教师的指导分享,为新教师的快速转型乃至将来的专业成长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培训过程中,新教师们认真聆听,积极思考,收获颇丰,愿他们能将所培训内容内化于形,在不断反思中成长,砥砺奋进,继往开来,成就最好的自己。